胎盤前置、胎盤早剝、子宮破裂、凝血功能障礙、羊水栓塞等孕婦相對容易出現大出血的情況。
1. 胎盤前置: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其位置低於胎先露部。在妊娠晚期或臨產後,子宮下段逐漸伸展,子宮頸管消失,子宮頸口擴張,而附著於子宮下段或子宮頸內口的胎盤不能相應地伸展,導致前置部分的胎盤自其附著處剝離,使血竇破裂而出血。
2. 胎盤早剝: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胎盤早剝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底蛻膜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從附著處分離並引發大出血。常見原因包括孕婦血管病變、腹部外傷等。
3. 子宮破裂:多發生於難產、高齡多產和子宮曾經手術或有過損傷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發生破裂,會導致大量出血,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安全。比如有剖宮產史的孕婦,在再次妊娠分娩時,子宮瘢痕處可能破裂出血。
4. 凝血功能障礙:孕婦本身存在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或者在孕期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病理情況,導致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異常,容易在分娩過程中出現難以控制的大出血。
5.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突然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急性肺栓塞、過敏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變的嚴重分娩併發症。羊水栓塞起病急驟,病情凶險,可迅速導致產婦大出血。
孕期應定期進行產檢,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配合醫生做好各項檢查和評估,若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就醫,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