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術後尿不出來可能是麻醉藥物影響、手術刺激、心理因素、疼痛刺激、不習慣床上排尿等因素導致,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誘導排尿、藥物治療等。
1. 麻醉藥物影響:全麻藥物會抑制神經系統,使支配膀胱的神經功能暫時受影響,導致膀胱逼尿肌鬆弛,引起排尿困難。可通過熱敷下腹部,用溫熱毛巾或熱水袋敷於恥骨聯合上方,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刺激膀胱收縮。也可聽流水聲誘導排尿,打開水龍頭,讓患者聽水流聲音,引發排尿反射。還可遵醫囑使用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溴吡斯的明片、氯化氨甲酰甲膽鹼膠囊,增強膀胱逼尿肌收縮力。
2. 手術刺激:手術過程中對周圍組織的牽拉、損傷等刺激,可能影響膀胱功能。可輕柔按摩下腹部,以順時針方向,由輕到重按摩,促進膀胱恢復正常功能。也可嘗試改變體位,如半臥位或坐起,利用重力作用輔助排尿。若仍無法排尿,可遵醫囑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氫氯噻嗪片、螺內酯膠囊,促進尿液生成和排出。
3. 心理因素:患者術後精神緊張、焦慮等情緒,會使尿道括約肌痙攣,阻礙尿液排出。要多與患者溝通,緩解其緊張情緒,營造安靜舒適的排尿環境。可讓患者放鬆心情,深呼吸,嘗試自行排尿。必要時遵醫囑使用地西泮片、艾司唑侖片、谷維素片,調節神經,緩解焦慮。
4. 疼痛刺激:術後傷口疼痛會使患者不敢用力排尿,導致尿液瀦留。可適當給予止痛措施,如使用鎮痛泵,減輕疼痛對排尿的影響。也可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氨酚待因片,緩解疼痛,利於排尿。
5. 不習慣床上排尿:部分患者平時習慣在衛生間站立排尿,術後需在床上排尿,會產生不適應感。可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協助患者床邊坐便椅排尿。也可在患者臀部下方墊便盆,盡量模擬平時排尿姿勢。同時給予鼓勵和引導,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
術後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若長時間仍無法排尿或出現下腹部脹痛明顯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按照醫生要求調整治療方案,積極配合各項護理措施,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