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出現排尿困難可能是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床上排尿、產後虛弱、膀胱功能障礙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誘導排尿、緩解疼痛、心理疏導等。
1. 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分娩時胎兒頭部對膀胱長時間壓迫,導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腫,影響膀胱正常功能。可通過熱敷下腹部,用溫熱毛巾或熱水袋敷於恥骨聯合上方,每次15 - 2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膀胱痙攣;也可聽流水聲誘導排尿,打開水龍頭,讓產婦聽水流聲音,刺激排尿反射;還可按摩下腹部,由輕到重環形按摩,促使尿液排出。
2. 會陰傷口疼痛:會陰側切或撕裂傷口疼痛,使產婦因害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可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對乙酰氨基酚片,減輕疼痛;同時保持傷口清潔,勤換衛生巾,防止感染加重疼痛;採取舒適體位排尿,如半臥位或側臥位,減輕傷口張力。
3. 不習慣床上排尿:部分產婦平時習慣蹲位排尿,不習慣在床上躺著排尿。可在病情允許下,協助產婦坐起或床邊站立排尿;也可使用尿壺時,在產婦臀下墊軟枕,抬高臀部,模擬蹲位排尿姿勢;還可屏風遮擋,保護隱私,緩解緊張情緒。
4. 產後虛弱:產後身體虛弱,體力未恢復,導致排尿無力。可鼓勵產婦多飲水,增加尿量,促進排尿;適當進食營養豐富食物,如雞湯、魚湯、瘦肉粥等,補充體力;在體力恢復後,盡早下床活動,增強膀胱肌肉收縮力。
5. 膀胱功能障礙:分娩可能損傷支配膀胱的神經,引起膀胱功能障礙。可遵醫囑進行針灸治療,針刺關元、氣海、三陰交等穴位,促進膀胱功能恢復;進行盆底肌訓練,指導產婦收縮和放鬆盆底肌肉,每次收縮持續3 - 5秒,然後放鬆,重復進行;必要時可留置導尿管,持續引流尿液,減輕膀胱壓力。
產後要注意觀察排尿情況,包括尿量、顏色、排尿頻率等。保持會陰部清潔衛生,勤換內褲和衛生巾。飲食上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增加腹壓影響排尿。適當活動,避免長時間臥床,但要避免過度勞累。若排尿困難持續不緩解或出現其他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