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損傷病人的護理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以確保患者得到全面、細緻的照顧,常用的護理方法有適當休息、病情觀察、導尿管護理、疼痛護理、心理護理等。
1.適當休息:在腎損傷後的初期,尤其是腎挫傷、部分腎裂傷等情況,絕對臥床休息可以減少腎臟的活動,避免因活動導致損傷的腎臟再次出血。患者需要嚴格臥床休息,一般建議臥床2-4周。在臥床期間,要為患者提供舒適的臥位,通常可採用平臥位或半臥位,以減輕腰部的壓力。
2.病情觀察:腎損傷可能會導致出血,進而引起休克等嚴重併發症。密切觀察生命體徵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定時測量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和體溫,一般每1-2小時測量一次,病情穩定後可適當延長測量間隔時間。同時,要做好記錄,觀察這些指標的變化趨勢。如果患者的血壓低於90/60mmHg、心率大於100/分或者出現呼吸急促、體溫升高等異常情況,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3.導尿管護理:導尿管可以幫助準確記錄尿量,同時也有利於觀察尿液的情況,保持導尿管的通暢可以防止尿液逆流引起泌尿系統感染。建議妥善固定導尿管,避免導尿管扭曲、受壓。保持集尿袋低於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每天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導尿管近端,一般每天1-2次,保持尿道口清潔。觀察尿液引流情況,如發現導尿管堵塞,可先用生理鹽水沖洗,但要注意無菌操作,避免引起感染。
4.疼痛護理:腎損傷患者可能會出現腰部疼痛,這主要是由於腎臟損傷、局部血腫形成或者尿液外滲刺激周圍組織引起的。建議評估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質和部位,對於輕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通過調整臥位、局部熱敷等方法來緩解疼痛。對於疼痛較嚴重的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使用止痛藥物,常用藥物有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
5.心理護理:腎損傷患者往往會因為突然的受傷、對疾病的擔憂以及對治療效果的不確定等因素而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可能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康復進程。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瞭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向患者介紹腎損傷的治療方法、恢復過程以及預後情況,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促進腎損傷患者的康復,減少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