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瘻口周圍併發症有皮膚炎症、感染、造瘻口旁疝,需針對具體併發症進行防治和護理。
一、皮膚炎症
1.防治:根據造瘻口類型和大小挑選造口袋,例如,腸造瘻口排泄物有腐蝕性,要選防漏性好、底盤柔軟的造口袋。底盤大小應比造瘻口直徑大1-2mm,避免底盤過小摩擦造瘻口邊緣,或過大導致排泄物積聚在皮膚周圍。粘貼前用溫水和溫和的清潔劑清潔造瘻口周圍皮膚,用柔軟毛巾輕輕擦乾。
2.護理:一旦發現排泄物滲漏,立即用溫水清洗皮膚,動作要輕柔。若皮膚有輕度發紅,清洗後用柔軟紗布輕輕擦乾,避免用力擦拭加重損傷。如果皮膚問題是由於造口袋佩戴不當引起,要重新評估佩戴方法。如底盤粘貼不牢,可適當延長按壓時間;若底盤裁剪不合適,重新精准裁剪,確保貼合造瘻口形狀。
二、感染
1.防治:醫護人員在更換造口袋、清潔造瘻口時,要嚴格洗手,戴無菌手套,使用的鑷子、剪刀等器械要消毒。比如,器械可採用高溫高壓滅菌或化學消毒劑浸泡消毒,每天至少清潔造瘻口周圍皮膚1次,用無菌生理鹽水或溫和的清潔劑。清潔後用無菌紗布擦乾。及時清理排泄物,造口袋排泄物達到1/3-1/2滿時就要更換,防止溢出。
2.護理:如果出現局部感染,輕度時用碘伏消毒,從造瘻口中心向外環形擦拭,消毒範圍直徑要大於5cm,然後遵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等進行治療。
三、造瘻口旁疝
1.防治:指導患者避免劇烈咳嗽,咳嗽時用雙手輕輕按壓造瘻口周圍。對於有慢性咳嗽的患者,要積極治療病因,如使用止咳藥、治療呼吸道感染。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至少1500-2000ml,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麥麵包、蔬菜等,保持大便通暢。
2.護理:定期檢查造瘻口周圍有無腫塊、隆起,患者有無墜脹感。對於較小的、可回納的疝,要密切觀察疝的大小、質地、能否回納等情況,記錄變化。對於早期、輕度的造瘻口旁疝,可採用疝帶壓迫治療。佩戴疝帶時,要調整好位置和鬆緊度,確保疝內容物回納後能有效壓迫。同時,要注意觀察皮膚有無受壓損傷。
總之,造瘻口周圍併發症的防治與護理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只有全面且細緻地進行護理,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造瘻口周圍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