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隙穿刺術的方法有側臥位穿刺法、坐位穿刺法、小兒穿刺法、肥胖患者穿刺法、疑難患者超聲引導穿刺法等。
1. 側臥位穿刺法:患者取側臥位,背部與床面垂直,頭向前胸部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脊柱盡量後凸以增寬椎間隙,便於進針。一般選擇腰3 - 4椎間隙為穿刺點,常規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後,用穿刺針垂直於脊背平面緩慢刺入,當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時,表明已進入蛛網膜下隙,拔出針芯可見腦脊液流出。
2. 坐位穿刺法:患者坐在椅子上,身體前屈,雙手放在椅背上。穿刺點選擇同側臥位,消毒、麻醉後,穿刺針垂直或稍向頭側傾斜刺入蛛網膜下隙。此方法適用於顱內壓明顯增高或病情較重不宜變動體位的患者,但有一定風險,需謹慎操作。
3. 小兒穿刺法:小兒脊髓相對較長,穿刺時應選擇較低的椎間隙,如腰4 - 5椎間隙。操作時需固定好患兒體位,動作輕柔、準確,避免損傷脊髓。
4. 肥胖患者穿刺法:肥胖患者的椎間隙不易辨認,可先用手指在椎間隙上下觸摸,確定穿刺點。進針時可能需要稍用力,且進針深度可能較深,要密切注意進針的手感。
5. 疑難患者超聲引導穿刺法:對於因脊柱畸形、肥胖等原因導致穿刺困難的患者,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超聲能清晰顯示脊柱的解剖結構,幫助準確找到穿刺點和進針路徑,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進行蛛網膜下隙穿刺術時,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和反應。穿刺過程中若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操作並進行相應處理。術後讓患者去枕平臥一段時間,防止低顱壓頭痛等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