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腎損害包括腎梗死、免疫復合物性腎炎、腎膿腫、局灶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衰竭等。
1. 腎梗死:
感染性心內膜炎時,心臟贅生物脫落形成栓子,栓子隨血流進入腎動脈,導致腎動脈及其分支阻塞,引起腎組織缺血、壞死,進而發生腎梗死。患者可出現突發的劇烈腰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伴有發熱、惡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2. 免疫復合物性腎炎:
病原體感染人體後,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沈積在腎小球基底膜等部位,激活補體系統,引發炎症反應,導致腎小球損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蛋白尿、血尿、水腫等,嚴重時可出現腎功能減退。
3. 腎膿腫:
細菌等病原體可通過血液循環直接感染腎臟,在腎實質內形成化膿性炎症病灶,即腎膿腫。患者常有發熱、寒戰、腰痛等症狀,還可能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尿液檢查可發現白細胞、膿細胞等增多。
4. 局灶性腎小球腎炎:
可能與感染性心內膜炎過程中免疫機制異常有關,炎症局限於部分腎小球,導致腎小球毛細血管袢受損。患者可出現輕度蛋白尿、血尿等症狀,一般腎功能損害相對較輕,但如果病情進展,也可能發展為慢性腎臟病。
5. 急性腎衰竭:
多種因素可導致急性腎衰竭的發生,如嚴重的腎梗死、廣泛的腎小球損傷、腎血管痙攣等。患者可出現少尿或無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電解質紊亂等症狀,病情較為凶險,需要及時治療。
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若出現腎損害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明確診斷,並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感染,同時針對腎損害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