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主要包括腹股溝疝、臍疝、陰囊疝、膈疝等。
1.腹股溝疝:這是小兒疝氣中最常見的類型。主要是由於腹股溝區存在先天性的解剖結構薄弱或缺損,使得腹腔內的臟器,如小腸、大網膜等,通過這個薄弱區域突出到腹股溝管內,甚至可能進入陰囊。男孩發病率高於女孩,在孩子哭鬧、用力排便、劇烈運動等導致腹壓升高的情況下,腹股溝區會出現可復性腫塊。
2.臍疝:較為常見。多是因為臍環閉鎖不全或臍部瘢痕組織不夠堅強,在腹壓增加時,腹腔內容物,如腸管等會從臍部突出形成臍疝。通常在寶寶出生後不久即可發現,表現為臍部有腫物突出,安靜或平臥時腫物可回納。
3.陰囊疝:相對少見一些。多是腹股溝疝的延續,腹腔內的臟器通過腹股溝管進入陰囊,導致陰囊出現腫大。一般在陰囊部位可摸到腫塊,同樣在腹壓變化時腫塊大小會有所改變。
4.膈疝:比較罕見。是由於膈肌存在先天性缺損或薄弱,使得腹腔內的臟器通過膈肌的薄弱處進入胸腔,從而引起一系列症狀,如呼吸困難、嘔吐等,嚴重時會影響孩子的生命健康。
小兒出現疝氣相關症狀時,家長要密切觀察,避免孩子長時間劇烈哭鬧、咳嗽等增加腹壓的行為。若疝氣腫塊不能回納、孩子出現疼痛加劇、嘔吐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