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消化性潰瘍病的併發症主要有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
1. 出血:消化性潰瘍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潰瘍侵蝕周圍血管可引起出血,出血量的多少與被侵蝕的血管大小有關。少量出血時,患者可僅表現為黑便;大量出血時,可出現嘔血、暗紅色血便,同時伴有頭暈、心慌、乏力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休克,危及生命。
2. 穿孔:潰瘍病灶向深部發展穿透漿膜層則併發穿孔。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穿孔時,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會流入腹腔,引起急性瀰漫性腹膜炎,患者會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呈持續性刀割樣,隨後可出現發熱、惡心、嘔吐等症狀,腹部有明顯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
3. 幽門梗阻:主要由十二指腸潰瘍或幽門管潰瘍引起。潰瘍急性發作時,因炎症水腫和幽門部痙攣可引起暫時性梗阻;慢性潰瘍愈合後形成瘢痕,可導致持久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現為上腹部飽脹不適,餐後加重,反復嘔吐大量宿食,且嘔吐後症狀可緩解。
4. 癌變:少數胃潰瘍可發生癌變,十二指腸潰瘍則極少發生。癌變通常發生在潰瘍邊緣,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慾減退、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且原有潰瘍的疼痛規律可能會發生改變。
消化性潰瘍病患者應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限酒。若出現上述併發症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接受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