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性損傷常見的分期有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等。
1. 一期:皮膚完整,局部皮膚出現指壓不變白的紅斑,通常在骨隆突處。該期損傷的皮膚一般呈現為界限清晰、壓之不褪色的紅斑,可能伴有疼痛、硬結或鬆軟,顏色可能與周圍皮膚不同。
2. 二期:部分皮層缺失,表現為真皮層暴露,創面為粉紅色或紅色,濕潤,也可表現為完整或破損的漿液性水皰。此期損傷未累及皮下組織,無肉芽組織、腐肉和焦痂形成。
3. 三期:全層皮膚缺失,可見皮下脂肪暴露,但骨骼、肌腱、肌肉尚未外露,可有腐肉存在,但組織缺失的深度不明確,可能包含有潛行和竇道。
4. 四期:全層皮膚和組織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創面可有腐肉或焦痂形成,常常伴有潛行和竇道。該期損傷程度較深,愈合難度較大,容易引發感染等併發症。
在面對壓力性損傷時,要重視預防,定時為患者翻身、減壓,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對於已發生壓力性損傷的患者,應根據具體分期採取合適的護理措施,如清潔創面、選擇合適的敷料等。同時,要關注患者的營養狀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等攝入,以促進創面愈合。若損傷情況較為嚴重或出現異常變化,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