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癌症篩查方法有體格檢查、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病理活檢等。
1. 體格檢查:通過醫生對身體各部位進行視診、觸診等,初步判斷有無異常腫塊、結節等。比如甲狀腺觸診可發現甲狀腺結節,乳腺觸診有助於發現乳腺腫塊。
2. 血液檢查:檢測血液中的腫瘤標誌物等指標。如甲胎蛋白AFP對肝癌有一定提示作用,癌胚抗原CEA在多種癌症如結腸癌、胃癌等可能會升高,但腫瘤標誌物升高不一定意味著患癌,還需結合其他檢查。
3. 影像學檢查:
X線:常用於肺部篩查,可發現肺部的佔位性病變等。
B超:能檢查肝臟、膽囊、胰腺、甲狀腺等器官,判斷有無佔位性病變、囊腫等。
CT:對肺部、肝臟、腦部等部位的腫瘤篩查有重要意義,能更清晰地顯示病變的形態、大小等。
MRI:對軟組織的分辨力較高,常用於腦部、脊柱等部位腫瘤的篩查。
4. 內鏡檢查:
胃鏡:可直接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內部情況,發現潰瘍、息肉、腫瘤等病變,並可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腸鏡:用於篩查結直腸癌,能發現腸道內的息肉、腫瘤等。
5. 病理活檢:是確診癌症的金標準。通過手術切除、穿刺等方法獲取病變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確定是否為癌細胞。
癌症篩查應根據自身年齡、家族病史、生活習慣等因素,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篩查方法和篩查頻率,不要盲目進行檢查。如果篩查結果異常,應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