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膽鹼性蕁麻疹用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免疫抑制劑、白三烯調節劑等藥物比較好。
1.抗組胺藥:抗組胺藥是治療乙酰膽鹼性蕁麻疹的一線用藥。能競爭性阻斷H1受體,從而產生抗過敏效應,可有效緩解瘙癢、風團等症狀。常用的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這類藥物起效較快,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發作,且副作用相對較小,多數患者耐受性良好。
2.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抗過敏作用。對於病情較為嚴重、常規抗組胺藥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如潑尼松等,能迅速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症狀。但糖皮質激素不能長期、大量使用,以免引起諸多不良反應,如滿月臉、水牛背、骨質酥鬆等。
3.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可調節體內神經遞質的代謝,對乙酰膽鹼性蕁麻疹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例如苯乙肼等,不過其使用相對較少,因為可能會與某些食物、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引發不良反應,使用時需要嚴格監測。
4.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主要用於難治性、慢性乙酰膽鹼性蕁麻疹的治療。如環孢素等,通過抑制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來控制病情。但免疫抑制劑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能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等風險,使用時需謹慎評估。
5.白三烯調節劑:白三烯調節劑能抑制白三烯的合成或活性,減輕炎症反應。像孟魯司特鈉等,可作為輔助治療藥物,尤其適用於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在選擇治療藥物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用藥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症狀變化及有無不良反應,如有異常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