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徵和腎衰在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方法等方面存在區別。
1. 發病機制:腎病綜合徵主要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加,導致大量蛋白尿的產生,進而引起低蛋白血症、水腫和高脂血症。常見病因包括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微小病變型腎病、膜性腎病等,以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腎衰則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臟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可分為急性腎衰和慢性腎衰。急性腎衰常見原因有腎前性因素如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腎性因素如急性腎小管壞死和腎後性因素如尿路梗阻;慢性腎衰多由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等疾病長期發展所致。
2. 臨床表現:腎病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蛋白血症血漿白蛋白<30g/L、水腫可從眼瞼、下肢逐漸蔓延至全身和高脂血症。患者還可能出現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腎衰的臨床表現因急慢性和分期不同而異。急性腎衰患者可出現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症、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等;慢性腎衰早期可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貧血、高血壓、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一系列症狀,晚期可出現尿毒症腦病、心力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3. 實驗室檢查:腎病綜合徵的實驗室檢查主要有尿常規顯示大量蛋白尿,血漿白蛋白降低,血脂升高,腎功能一般正常或輕度異常。腎衰時,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電解質紊亂如高鉀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血常規可出現貧血等改變。
4. 建議腎病綜合徵的治療主要包括一般治療如休息、飲食調整、對症治療如利尿消腫、減少尿蛋白和免疫抑制治療如使用糖皮質激素、細胞毒藥物等。腎衰的治療則根據急慢性和分期不同而有所不同。急性腎衰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必要時進行透析治療。慢性腎衰的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糾正貧血,改善鈣磷代謝紊亂,以及終末期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如透析、腎移植等。
腎臟疾病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患者應定期進行體檢,關注腎功能變化。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以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