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腫的主要區別包括出現時間、臨床症狀、影像學表現、治療方式等。
1. 出現時間:急性硬膜下血腫通常是在頭部受傷後3天內出現,多因頭部遭受嚴重的暴力打擊,導致腦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積聚在硬腦膜下腔。慢性硬膜下血腫則是在頭部受傷3周後出現,部分患者甚至難以回憶起明確的頭部外傷史,可能是由於輕微的頭部損傷後,腦表面小血管持續滲血所致。
2. 臨床症狀: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的症狀往往較為嚴重且出現迅速,傷後很快出現昏迷,昏迷程度逐漸加深,還可伴有頻繁嘔吐、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等腦疝表現。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的症狀相對隱匿,早期可能僅有輕微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等,隨著血腫增大,可逐漸出現肢體無力、行走不穩、精神異常等表現。
3. 影像學表現:急性硬膜下血腫在CT檢查中表現為顱骨內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範圍較廣,常伴有腦挫裂傷等其他損傷。慢性硬膜下血腫在早期CT表現為等密度影,後期可呈低密度影,血腫包膜可有強化。
4. 治療方式:急性硬膜下血腫病情危急,通常需要緊急手術清除血腫,以緩解顱內高壓,輓救患者生命。慢性硬膜下血腫部分患者可先採取保守治療,如使用脫水藥物等,若血腫較大或症狀明顯,則需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方式有鑽孔引流術等。
對於疑似硬膜下血腫的患者,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一旦確診,需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