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病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是由於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
在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多種微生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維持著陰道微生態的平衡。但當某些因素打破這種平衡時,比如頻繁性交、多個性伴侶、陰道灌洗等,就可能引發細菌性陰道病。
這種疾病的主要病原體是加德納菌、厭氧菌等。患病後,患者的陰道分泌物通常會增多,且性狀發生改變,呈現灰白色、稀薄狀,帶有魚腥味,尤其是在性交後或經期時,異味會更加明顯。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外陰瘙癢、灼熱感等不適症狀。
診斷細菌性陰道病,一般通過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檢查等方式。根據檢查結果,結合患者的症狀進行綜合判斷。
治療方面,主要採用抗厭氧菌藥物,包括口服藥和局部用藥。同時,患者在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性伴侶如有症狀,也應同時進行治療。
患病後要按醫囑規範治療,避免自行停藥或換藥。平時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過度清潔陰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