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的病因主要有染色體異常、母體因素、免疫功能異常、環境因素、生殖道解剖結構異常等。流產的症狀主要有陰道流血、腹痛、妊娠物排出、腰背酸痛、頭暈乏力等。
1. 染色體異常: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是早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體異常可能導致胚胎發育不良,無法正常生長,從而引發流產。例如,染色體三體、單體等異常情況,會使胚胎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出現紊亂,最終導致流產。
2. 母體因素:母體的全身性疾病,如嚴重感染、高熱疾病、嚴重貧血或心力衰竭等,可能影響子宮的血液供應和胚胎的正常發育;內分泌異常,如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會干擾激素平衡,影響胚胎著床和發育;生殖器官異常,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等,會影響胚胎的生長環境,增加流產的風險。
3. 免疫功能異常:母體的免疫系統對胚胎產生免疫排斥反應,可能導致流產。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存在的自身抗體,可能攻擊胚胎組織,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另外,同種免疫異常,如母胎血型不合等,也可能引發流產。
4. 環境因素:過多接觸放射線、化學物質如鉛、汞、苯等、噪音、高溫等不良環境因素,可能對胚胎造成損害,增加流產的幾率。例如,長期在輻射環境下工作的女性,其胚胎受到輻射影響,可能出現發育畸形或流產。
5. 生殖道解剖結構異常:子宮畸形、宮頸機能不全等生殖道解剖結構異常,會影響胚胎的著床和發育。例如,子宮縱隔會使子宮腔形態異常,影響胚胎的生長空間,容易導致流產;宮頸機能不全則可能在妊娠中期出現宮頸口鬆弛,導致胎膜早破和流產。
女性在備孕和懷孕期間,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以保障自身和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