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月經的臨床表現有週期性、自限性、規律性、伴隨症狀、個體差異等。
1. 週期性:月經具有週期性,出血的第1日為月經週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1日的間隔時間稱一個月經週期,一般為21~35日,平均28日。
2. 自限性:每次月經持續時間稱經期,一般為2~8日,平均4~6日。經量為一次月經的總失血量,正常月經量為20~60ml,超過80ml為月經過多。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除血液外,還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月經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來自子宮內膜的大量纖維蛋白溶酶,由於纖維蛋白溶酶對纖維蛋白的溶解作用,故月經血不凝,只有在出血多的情況下出現血凝塊。
3. 規律性:一般女性在初潮後1~2年內,月經可能不太規律,之後會逐漸建立規律的月經週期。規律的月經週期有助於維持女性生殖系統的正常功能,也反映了女性體內激素水平的穩定。
4. 伴隨症狀:一般月經期無特殊症狀,但經期由於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有些女性會出現下腹及腰骶部下墜不適或子宮收縮痛,並可出現腹瀉等胃腸功能紊亂症狀。少數女性可有頭痛及輕度神經系統不穩定症狀。
5. 個體差異:不同女性的月經臨床表現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比如月經週期的長短、經量的多少等,這與個人的體質、遺傳、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
女性應關注自己的月經情況,若出現月經週期、經量等異常改變,或伴隨嚴重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以明確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