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毒蕈中毒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發佈時間:2025-01-06 10:42:44
羅文才副主任醫師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通常毒蕈中毒的臨床表現有胃腸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急性腎衰竭型等。

1. 胃腸型: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一般在進食毒蕈後10分鐘至6小時內發病,輕者症狀較輕,經過適當對症處理後可較快恢復;重者可因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導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 神經精神型:除胃腸道症狀外,還可出現多汗、流涎、流淚、瞳孔縮小等毒蕈鹼樣症狀,以及幻覺、譫妄、抽搐、昏迷等精神神經症狀。部分患者還可能有類似阿托品中毒的表現,如瞳孔散大、心動過速等。

3. 溶血型:常在進食毒蕈後6至12小時發病,除胃腸道症狀外,主要表現為溶血現象,如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等。嚴重者可因大量溶血導致急性腎衰竭。

4. 中毒性肝炎型:進食毒蕈後10至30小時出現胃腸道症狀,之後可出現假愈期,患者症狀暫時緩解。隨後進入肝臟損害期,出現肝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等,嚴重者可發生肝壞死、肝性腦病等。

5. 急性腎衰竭型:較為罕見,主要表現為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症、高鉀血症等急性腎衰竭的症狀,可因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而危及生命。

毒蕈中毒病情複雜多變,一旦懷疑毒蕈中毒,應立即就醫。及時催吐、洗胃、導瀉等處理可減少毒素吸收。同時,要保留毒蕈標本,以便醫生準確判斷中毒類型,進行針對性治療。

毒蕈中毒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