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幽門螺桿菌和幽門螺旋桿菌其實是同一種細菌的不同叫法,沒有區別,常見的與之相關的內容有名稱由來、形態特徵、生存環境、對人體的影響等。
1. 名稱由來:
幽門螺桿菌和幽門螺旋桿菌指的是同一種細菌,英文名稱為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Hp。幽門螺桿菌是較為正式和常用的中文名稱,強調其主要棲息於胃部的幽門部位以及屬於桿菌這一類別。而幽門螺旋桿菌的叫法突出了該細菌在顯微鏡下呈現出螺旋狀的形態特徵。
2. 形態特徵: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呈螺旋狀或S形、弧形,具鞭毛,微需氧,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嚴苛。其螺旋形的結構使其能夠在胃內的黏液層中靈活運動,從而更好地適應胃部環境並在胃黏膜上定植。
3. 生存環境:
幽門螺桿菌主要生存於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腸內。能夠在胃酸這樣的強酸環境下生存,是因為具有獨特的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產生氨,中和胃酸,為自身創造一個相對適宜的生存環境。
4. 對人體的影響:
幽門螺桿菌與許多胃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還與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感染幽門螺桿菌後,部分人可能沒有明顯症狀,而有些人則會出現胃痛、胃脹、反酸、噯氣等不適症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人群中較為普遍,若出現胃部不適等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查。若確診感染,需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規範治療,同時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