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影響心室功能的因素有前負荷、後負荷、心肌收縮力、心率、心肌順應性等。
1. 前負荷:指心室舒張末期的容積或壓力,反映了心室在收縮前所承受的負荷。前負荷增加時,心肌纖維被拉長,在一定範圍內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但過度增加前負荷,心肌收縮力反而下降。例如,靜脈回心血量增多、血容量增加等可使前負荷升高。
2. 後負荷:即心室射血時所面臨的阻力,主要取決於動脈血壓。後負荷增加時,心室射血阻力增大,等容收縮期延長,射血期縮短,心輸出量減少。如高血壓患者,由於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後負荷增加,長期可導致心室功能受損。
3. 心肌收縮力:是指心肌本身的收縮能力,與心肌細胞內的鈣濃度、肌漿網對鈣的攝取和釋放等因素有關。心肌收縮力增強時,心輸出量增加;反之則減少。一些藥物如洋地黃類可增強心肌收縮力,而心肌梗死等疾病可導致心肌收縮力減弱。
4. 心率:在一定範圍內,心率加快可使心輸出量增加。但心率過快時,心室充盈時間縮短,前負荷降低,同時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導致心輸出量減少。而心率過慢時,心輸出量也會因每分射血次數減少而降低。
5. 心肌順應性:指心室壁在受到壓力作用時能發生變形的難易程度。心肌順應性降低時,心室舒張功能受限,影響心室的充盈,進而影響心室功能。如心肌纖維化等疾病可使心肌順應性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積極控制基礎疾病,定期進行體檢,若出現心功能異常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