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的病因主要有膽囊管梗阻、細菌感染、膽囊缺血、膽汁成分改變、飲食因素等。
1. 膽囊管梗阻:膽囊管梗阻多由膽囊結石引起,結石嵌頓在膽囊管,導致膽汁排出受阻,膽汁淤積,膽囊內壓力升高,引發炎症。當膽囊管部分梗阻時,膽汁仍可緩慢流出,炎症可能較輕;完全梗阻時,炎症往往較重。可通過手術取出結石,解除梗阻。
2. 細菌感染:細菌可通過膽道逆行進入膽囊,也可經血液循環或淋巴途徑到達膽囊。常見的細菌有大腸桿菌、克雷伯菌等。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細菌容易在膽囊內繁殖,引發炎症。需使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3. 膽囊缺血:嚴重創傷、燒傷、大手術後等情況可導致膽囊缺血,膽囊黏膜受損,屏障功能破壞,細菌易侵入引發炎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環,糾正休克等可緩解膽囊缺血狀況。
4. 膽汁成分改變:膽汁中膽鹽、磷脂、膽固醇比例失調,可使膽固醇析出形成結晶,刺激膽囊黏膜,引發炎症。調整飲食結構,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攝入,有助於維持膽汁成分穩定。
5. 飲食因素:暴飲暴食、進食過多油膩食物等可促使膽囊強烈收縮,若膽囊管存在部分梗阻,膽汁排出不暢,就容易誘發急性膽囊炎。保持規律、清淡飲食可減少發作風險。
應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定期體檢,及時治療膽囊結石等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