蟯蟲病和蛔蟲病在感染途徑、症狀表現、檢查方法、治療方式等方面存在區別。
1. 感染途徑:蟯蟲病主要通過肛門 - 手 - 口的直接傳播途徑感染,蟯蟲雌蟲在夜間爬出肛門產卵,患者因搔抓肛門後不洗手,經手將蟲卵帶入口中而再次感染。蛔蟲病主要經口感染,人因誤食被蛔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如食用未洗淨的蔬菜、水果等。
2. 症狀表現:蟯蟲病主要表現為肛門及會陰部瘙癢,尤其在夜間更為明顯,可影響睡眠,還可能出現煩躁不安、食慾減退等症狀,有時可在肛門周圍見到白色線頭樣的蟯蟲。蛔蟲病症狀多樣,常見的有食慾不振、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臍周,呈不定時反復發作,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消化系統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腸梗阻等併發症。
3. 檢查方法:蟯蟲病常用的檢查方法是透明膠紙法,在清晨起床前,用透明膠紙粘貼於肛門周圍皮膚,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蟯蟲卵。蛔蟲病主要通過糞便檢查,查找蛔蟲卵,一般採用直接塗片法或飽和鹽水漂浮法。
4. 治療方式:蟯蟲病常用的藥物有阿苯達唑、甲苯咪唑等,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換內褲等,防止再次感染。蛔蟲病治療藥物同樣有阿苯達唑、甲苯咪唑等,對於有併發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採取手術等相應的治療措施。
患病後應及時就醫,根據醫生的診斷進行相應的治療,同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