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呼吸衰竭常見病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重症肺炎、胸廓畸形、神經肌肉疾病等,根據病因採取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措施緩解。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因長期吸煙、空氣污染等致氣道阻塞、氣流受限。患者存在通氣功能障礙,引起二型呼吸衰竭。需戒煙,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等改善通氣,長期家庭氧療,進行呼吸康復訓練。
2. 支氣管哮喘:接觸過敏原、遺傳等因素可引發,氣道炎症和高反應性導致氣道狹窄,通氣不暢。應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等抗炎,β₂受體激動劑如特布他林等舒張氣道。
3. 重症肺炎:細菌、病毒等感染肺部,炎症滲出影響氣體交換和通氣功能。需針對病原體抗感染治療,如細菌感染用頭孢菌素等,同時給予呼吸支持。
4. 胸廓畸形:如雞胸、漏斗胸等,胸廓結構異常影響肺部正常擴張和通氣。嚴重者可能需手術矯正胸廓畸形,以改善呼吸功能。
5. 神經肌肉疾病:如吉蘭 - 巴雷綜合徵等,神經肌肉功能受損致呼吸肌無力,通氣不足。可使用免疫球蛋白等治療原發病,必要時機械通氣輔助呼吸。
患者應定期復查,遵醫囑治療,加強營養,適度鍛鍊,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