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積液可能是由結核性胸膜炎、肺炎旁胸腔積液、惡性胸腔積液、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導致的。
1. 結核性胸膜炎:結核菌感染胸膜,引發炎症反應,導致胸腔積液。多見於青少年,可伴有低熱、盜汗、乏力等全身症狀。需規範抗結核治療,常用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2. 肺炎旁胸腔積液:肺部感染累及胸膜,炎症刺激使胸膜滲出增多。多有發熱、咳嗽、咳痰等肺炎症狀。主要是針對肺炎進行抗感染治療,根據病原菌選用合適抗生素。
3. 惡性胸腔積液:由肺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轉移至胸膜引起。患者常有胸痛、消瘦等表現。治療包括針對原發腫瘤的治療,如手術、化療、放療等,還可胸腔穿刺引流積液。
4. 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導致體循環和肺循環淤血,使胸膜毛細血管靜水壓升高,液體滲出形成胸腔積液。患者有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需改善心功能,使用利尿劑、強心劑等藥物。
5. 低蛋白血症:血漿蛋白降低,膠體滲透壓下降,液體漏入胸腔。常見於肝硬化、腎病綜合徵等。需治療原發疾病,補充白蛋白等。
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