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和心梗在疼痛部位、疼痛性質、疼痛持續時間、緩解方式、心電圖表現、心肌損傷標誌物等方面存在區別。
1. 疼痛部位:
心絞痛主要在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可波及心前區,有手掌大小範圍,甚至橫貫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或至頸、咽或下頜部。心梗與心絞痛相似,但疼痛部位更廣泛,可涉及整個心前區、上腹部等。
2. 疼痛性質:
心絞痛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也可有燒灼感。心梗,疼痛性質更為劇烈,多伴有瀕死感,難以忍受。
3. 疼痛持續時間:
心絞痛,一般持續3 - 5分鐘。心梗疼痛持續時間較長,多在半小時以上,甚至數小時或更長。
4. 緩解方式:
心絞痛休息或含服硝酸酯類藥物後,疼痛可在數分鐘內緩解。心梗休息或含服硝酸酯類藥物多不能緩解。
5. 心電圖表現:
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可出現暫時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壓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變,緩解後可恢復正常。心梗,心電圖有特徵性改變,如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T波倒置等,且隨時間演變有動態變化。
6. 心肌損傷標誌物:
心絞痛,心肌損傷標誌物一般無明顯升高。心梗,心肌損傷標誌物如肌鈣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會明顯升高,且有動態變化。
當出現胸痛等不適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原地休息。若症狀持續不緩解,要盡快呼叫急救人員,及時就醫,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