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流鼻涕可能是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導致,根據病因對症治療。
1.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冠狀病毒等。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易侵襲鼻腔黏膜,導致黏膜充血、水腫,產生鼻塞、流鼻涕症狀。可多喝水、多休息,服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等,減輕症狀。
2. 過敏性鼻炎: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蟎、動物毛髮等,引發鼻腔黏膜的過敏反應,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等。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或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
3. 鼻竇炎:鼻竇黏膜的炎症,多因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也可由鼻腔疾病引起。表現為鼻塞、流膿涕、頭痛等。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阿莫西林,配合鼻腔沖洗。
4. 鼻息肉:鼻腔和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變態反應,使黏膜極度水腫,形成息肉。導致持續性鼻塞、流涕。可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如氟替卡松鼻噴霧劑,嚴重時需手術切除。
5. 鼻中隔偏曲:多因外傷、發育異常等,鼻中隔偏向一側或兩側,引起鼻腔通氣不暢,出現鼻塞、流涕。症狀較輕可藥物治療,如麻黃鹼滴鼻液,嚴重時需手術矯正。
患病期間應保持鼻腔清潔,避免用力擤鼻,注意休息,飲食清淡,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適當鍛鍊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