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長硬疙瘩常見原因有摩擦擠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角質增生、腱鞘囊腫等,根據病因對症治療。
1. 摩擦擠壓:長時間走路、鞋子不合腳等導致局部皮膚反復摩擦擠壓,引起角質層增厚形成硬疙瘩。可更換舒適鞋子,減少走路時間,每晚用溫水泡腳後塗抹潤膚霜軟化角質。
2. 病毒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引發跖疣,表現為硬疙瘩。多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可遵醫囑使用水楊酸、維A酸等藥物治療,也可採用冷凍、激光等物理方法去除。
3. 細菌感染:皮膚破損後細菌侵入,引發炎症反應,形成癤腫等硬疙瘩。保持腳部清潔乾燥,避免搔抓,可局部塗抹抗生素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等,嚴重時需口服抗生素。
4. 角質增生:皮膚老化、遺傳等因素可導致角質增生,形成硬疙瘩。可定期使用磨砂膏等去角質產品,嚴重時可就醫進行角質剝脫治療。
5. 腱鞘囊腫:關節或腱鞘附近的囊性腫物,病因不明,可能與勞損有關。較小囊腫可自行消失,較大囊腫或有症狀時可手術切除。
平時應注意腳部衛生,勤洗腳換襪,選擇合適鞋子,避免腳部受傷。若硬疙瘩持續不消失、增大、疼痛等,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