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白痰多見於風寒。
風寒之邪侵襲人體,導致肺氣失宣,水液代謝失常,從而產生痰液。風寒引起的白痰通常質地較為清稀,量可能相對較多。因為寒邪具有凝滯、收引的特性,使得人體的陽氣被遏制,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受到影響,津液不能正常布散和代謝,就聚而成痰。比如在秋冬季節,天氣寒冷,人體若不注意保暖,很容易感受風寒之邪,出現咳嗽、咳白痰等症狀,還常伴有怕冷、流清涕、打噴嚏等表現。
而風熱之邪犯肺時,痰液往往是黃稠的。風熱為陽邪,其性炎上,侵襲人體後容易化熱,熱邪煎熬津液,使得痰液變得黏稠、色黃。患者除了咳痰外,還會有發熱重、咽喉腫痛、流黃涕等症狀。
不過,不能僅僅根據痰液的顏色來判斷是風寒還是風熱。臨床中還需要結合其他症狀以及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綜合判斷。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一開始是風寒感冒,後期由於病情變化,寒邪入裡化熱,痰液也可能會從白痰轉變為黃痰。所以,準確的辨證對於治療至關重要,只有辨證準確,才能採取恰當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