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患者24小時尿量一般在1000-2000毫升,單次尿量沒有嚴格固定的標準,但通常在200-400毫升。
腎炎是一種腎臟疾病,腎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生成尿液,以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等。當腎臟發生炎症時,其濾過和重吸收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腎炎患者的腎功能損害較輕,腎臟仍能維持相對正常的濾過和重吸收功能,此時尿量可能接近正常人水平。單次尿量在正常範圍內,有助於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保證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適量的尿液排出可以將體內的尿素、肌酐等代謝廢物及時排出體外,防止這些物質在體內蓄積而對身體造成損害。
如果腎炎病情較重,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可能會導致少尿甚至無尿的情況。少尿是指24小時尿量少於400毫升,無尿則是指24小時尿量少於100毫升。這種情況下,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無法正常排出,會引起水腫、高血壓、電解質紊亂等一系列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
腎炎患者應定期監測尿量變化,有助於醫生瞭解病情的進展和治療效果。同時,要遵循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控制水分和鹽分的攝入,避免加重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