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蛀牙不能自愈。
蛀牙,也稱為齲齒,是一種由於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破壞的疾病。口腔中存在著大量的細菌,當我們進食後,食物殘渣會殘留在牙齒表面,細菌會利用這些食物殘渣中的糖分進行代謝,產生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會逐漸腐蝕牙齒的硬組織,從牙釉質開始,逐漸向牙本質、牙髓發展。一旦牙齒的硬組織被破壞,人體自身是無法像修復其他組織那樣,通過細胞再生等方式讓被腐蝕的部分重新長好的。因為牙齒的硬組織主要由礦物質構成,缺乏再生能力。
隨著蛀牙的發展,牙齒表面會出現齲洞,齲洞內會不斷堆積食物殘渣和細菌,進一步加重牙齒的破壞。如果不及時治療,蛀牙可能會引發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更為嚴重的口腔疾病,導致牙齒疼痛、腫脹,甚至牙齒鬆動、脫落。
雖然人體的唾液有一定的清潔和緩衝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維持口腔的酸鹼平衡,減少細菌滋生,但這遠遠不足以修復已經被破壞的牙齒硬組織。
為了保持口腔健康,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早晚正確刷牙,飯後及時漱口,定期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同時,要合理飲食,減少甜食和黏性食物的攝入,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