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少量空氣進入血管是能自行排出的。
當少量空氣進入血管後,會隨著血液循環到達肺部。在肺部,氣體可以通過肺泡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肺泡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進入血管的空氣會彌散到肺泡中,然後通過呼吸運動被呼出體外。例如,在靜脈輸液等醫療操作中,有時可能會有極少量空氣進入血管,只要空氣量不超過一定限度,人體通常可以通過自身的生理機制將其安全排出,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
如果進入血管的空氣量較大,情況就會比較危險。大量空氣進入血管後,會在心臟和血管內形成空氣栓塞。空氣栓塞會阻礙血液循環,影響心臟的正常泵血功能以及各個器官的血液供應。比如,空氣可能會堵塞肺動脈,導致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症狀;若堵塞腦部血管,可導致腦栓塞,引發頭暈、頭痛、肢體無力、抽搐甚至昏迷等嚴重後果。因為大量空氣在血管內無法及時通過正常的氣體交換排出,會對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和重要器官造成嚴重的損害。
在日常生活和醫療操作中,要盡量避免空氣進入血管。進行輸液等操作時,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排盡輸液管內的空氣。同時,也要避免進行一些可能導致空氣進入血管的危險行為,如自行進行不規範的注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