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慢性腎炎有可能會轉變成尿毒症。
慢性腎炎是一組以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腎小球疾病。其發病機制較為複雜,涉及免疫炎症反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多方面。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腎臟的固有細胞會受到持續的損傷。腎小球濾過功能逐漸下降,腎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也會受到影響。隨著病情的進展,腎臟的代償能力逐漸喪失,大量的腎單位被破壞,腎功能會不斷惡化。當腎功能惡化到一定程度,腎小球濾過率嚴重下降,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不能正常排出體外,就會發展為尿毒症。
對於一些病情較輕、發現較早且治療規範的慢性腎炎患者,通過積極控制血壓、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等綜合治療措施,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腎功能的穩定,降低發展為尿毒症的風險。例如,患者能夠嚴格遵循醫囑,合理飲食,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定期復查並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等,就有可能使病情得到較好的控制。也有部分患者由於病情較重、治療不及時或不規範、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因素,導致腎臟損傷持續加重,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最終發展為尿毒症。
慢性腎炎患者應定期復查腎功能、尿常規等相關指標,嚴格遵醫囑治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加重腎臟負擔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