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出血可能與胃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急性胃黏膜病變、胃血管畸形等原因有關。
1.胃潰瘍: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後形成慢性潰瘍,侵蝕到血管時可引發大出血。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是常見誘因。患者需規律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按醫囑使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等治療,必要時手術。
2.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多因肝硬化導致門靜脈高壓,使食管胃底靜脈迂曲擴張,破裂後出血量大且凶險。常見於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引起的肝硬化。需針對肝硬化病因治療,如抗病毒、戒酒等,緊急時內鏡下止血或手術。
3.胃癌:胃黏膜上皮細胞惡變形成腫瘤,腫瘤組織缺血壞死、侵犯血管可致出血。與遺傳、飲食、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有關。早期手術切除,輔以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
4.急性胃黏膜病變:嚴重創傷、感染、藥物等因素引起胃黏膜急性損傷出血。如大面積燒傷、顱腦損傷等應激狀態,或使用阿司匹林等藥物。去除誘因,使用抑酸、保護胃黏膜藥物。
5.胃血管畸形:胃黏膜下血管先天性發育異常,血管壁薄弱易破裂出血。病因不明,可能與胚胎發育異常有關。可內鏡下治療或手術切除。
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戒煙限酒,定期體檢,出現嘔血、黑便等症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