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露排出肉塊狀常見病因有胎盤胎膜殘留、子宮復舊不全、宮腔感染、蛻膜殘留、凝血功能障礙等。
1.胎盤胎膜殘留:胎盤、胎膜部分殘留於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導致惡露中有肉塊狀物排出。殘留組織在宮腔內可引起持續出血及感染。可通過超聲檢查確診,一般需行清宮術,將殘留組織清除。
2.子宮復舊不全:子宮收縮乏力,不能有效壓迫子宮血管止血,使宮腔內血液積聚形成血塊排出。常見於多胎妊娠、巨大兒等情況。可給予子宮收縮劑促進子宮收縮,如縮宮素等。
3.宮腔感染:病原菌入侵宮腔,引起子宮內膜炎等,炎症刺激導致局部組織壞死、脫落,形成肉塊狀惡露。需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根據藥敏試驗選擇合適藥物。
4.蛻膜殘留:正常情況下,產後蛻膜會逐漸脫落形成惡露。若蛻膜殘留,可導致惡露中有肉塊狀物。可通過藥物促進蛻膜排出,必要時清宮。
5.凝血功能障礙:產婦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等凝血功能異常情況,易導致出血形成血塊。需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如補充凝血因子等。
產後應注意觀察惡露的量、顏色、氣味等,如有異常及時就醫,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