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淤青可能由外傷碰撞、凝血功能障礙、血管壁異常、血小板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
1.外傷碰撞: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摔倒、碰撞硬物等都可能導致身體多處受傷,出現淤青。因為外力作用使皮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皮下組織積聚形成淤青。一般輕微的淤青可自行逐漸吸收,受傷後可在早期進行冷敷,減少出血和腫脹,後期熱敷促進淤血消散。
2.凝血功能障礙:某些疾病如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會影響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功能,導致凝血異常,容易出現自發性出血和淤青。需要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如補充凝血因子、補充維生素K等。
3.血管壁異常:先天性血管壁異常或後天因素如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感染等導致血管壁結構和功能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滲出形成淤青。應避免使用可能損傷血管壁的藥物,積極治療感染等基礎疾病。
4.血小板異常: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異常時,止血功能會受到影響。例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體內血小板破壞過多或生成不足,導致皮膚黏膜出血形成淤青。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如使用藥物提升血小板數量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引起機體免疫系統紊亂,攻擊自身組織和器官,影響血管和凝血功能,從而出現淤青。需使用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進行規範治療。
應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再次受傷;若淤青頻繁出現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等,應及時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