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肺孢子蟲病,又稱肺孢子菌肺炎或PCP,是一種由卡氏肺孢子蟲引起的呼吸系統機會感染性疾病。這種病原體廣泛存在於人和其它哺乳動物的肺組織內,通常在宿主免疫力低下時引發疾病。
卡氏肺孢子蟲病主要影響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術後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以及惡性腫瘤化療後的患者。健康人感染此病原蟲多數為隱性感染,無症狀,但當宿主免疫力下降時,潛伏的病原蟲會大量繁殖,導致間質性漿細胞性肺炎。
臨床表現方面,卡氏肺孢子蟲病可分為嬰兒型和成人型。嬰兒型多見於早產兒及營養不良的嬰兒,表現為乾咳、呼吸急促、紫紺等症狀;而成人型則多見於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症狀包括高熱、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等。X線檢查顯示兩肺瀰漫性陰影或斑點狀陰影,是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治療方面,常用的藥物包括戊烷脒、復方新諾明、克林霉素和伯氨喹等。這些藥物對控制病情有特效,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
預防方面,對於高危人群,應加強營養支持,避免不必要的免疫抑制劑使用,並定期進行體檢以早期發現潛在感染。此外,噴他脒霧化吸入可作為二線預防用藥,有效防止潛在感染轉變為臨床疾病。
卡氏肺孢子蟲病是一種嚴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通過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可以顯著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