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燒,即體溫略高於正常範圍但未達到高熱的狀態,通常是指體溫在37.3℃至38℃之間。造成低燒的原因多種多樣,常見的原因有感染、炎症性疾病、藥物反應、內分泌疾病、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腫瘤等。
1. 感染:這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包括細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感染。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中耳炎等都可能導致低燒。
2. 炎症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低燒。
3. 藥物反應:某些藥物可能會引起體溫升高作為副作用,例如抗生素、抗癲癇藥物等。
4. 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也可能導致低燒。
5. 心理因素:長期的精神壓力、焦慮或抑鬱等心理狀態也可能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導致低燒。
6. 環境因素:高溫環境、過度勞累或睡眠不足等都可能使體溫略有升高。
7. 腫瘤:某些類型的癌症,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可能會引起持續性的低燒。
需要注意的是,低燒可能是多種疾病的早期信號,如果持續不退或者伴有其他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結合病史、體檢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來確定低燒的具體原因,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