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穿即腰椎穿刺術,是一種常見的臨床診斷性操作,主要用於獲取腦脊液樣本以反映腦部病變。在進行腰穿後,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比如術後體位、生命體徵觀察、穿刺部位護理、飲食和水分攝入等。
1.術後體位:腰椎穿刺術後保持特定的體位是為了防止腦脊液壓力的突然變化,避免引起頭痛等併發症。當患者平臥時,腦脊液的壓力相對穩定,有利於穿刺部位的愈合,減少腦脊液從穿刺點漏出的風險。患者術後一般需要去枕平臥4-6小時,如果術後過早抬頭或坐起,會使腦脊液壓力降低,導致腦脊液從穿刺點滲出到硬膜外間隙,引起顱內壓降低。
2.生命體徵觀察:腰椎穿刺術可能會對神經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觀察生命體徵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併發症。例如,腰椎穿刺術過程中可能會刺激神經根或影響顱內壓力,導致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徵的變化。建議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和體溫,術後每15-30分鐘測量一次生命體徵,持續觀察2-4小時。
3.穿刺部位護理:如果穿刺部位受到污染,細菌容易侵入,引起感染,對此應當保持清潔乾燥,可以降低感染的風險,促進穿刺點的愈合。患者應避免穿著緊身的衣物,尤其是腰部周圍。盡量減少彎腰、扭轉身體等可能會對穿刺部位造成壓迫或摩擦的動作。在臥床休息時,要注意避免壓迫穿刺側。
4.飲食和水分攝入:適當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於患者恢復體力,維持身體的正常代謝。同時,對於預防腰穿後的一些併發症,如低顱壓綜合徵也有一定的幫助。患者術後飲食應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飲水1500-2000mL ,可以補充身體的水分,促進腦脊液的生成,有助於維持腦脊液的壓力平衡,減少低顱壓綜合徵的發生。
綜上所述,腰椎穿刺術後患者如有不適或異常情況出現,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