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與皮肌炎的區別有症狀、發病機制、病因等。
1.症狀:不同類型的皮炎症狀有所不同,例如接觸性皮炎在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的部位出現邊界清楚的紅斑、丘疹,伴有瘙癢或灼痛。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頭皮、面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表現為皮膚紅斑、油膩性鱗屑,可伴有輕度瘙癢。皮肌炎除了皮膚症狀外,還伴有明顯的肌肉症狀,主要為對稱性的近端肌肉無力,如上肢抬舉困難、下肢行走無力、蹲下後站起困難等,還可伴有肌肉疼痛、壓痛。此外,皮肌炎患者還可能出現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累及食管和呼吸肌的症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2.發病機制:皮炎的病因較為複雜,可分為過敏性、刺激性、感染性等多種類型。皮肌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機制與機體免疫系統紊亂有關。
3.病因:過敏性皮炎是由於接觸過敏原後,機體產生過敏反應,導致皮膚炎症。刺激性皮炎則是皮膚受到物理、化學刺激等原因導致。感染性皮炎是由細菌、真菌、病毒等感染皮膚引起的炎症反應。皮肌炎可能是遺傳、感染、環境因素等因素導致。
如果出現皮膚症狀,應及時到醫院皮膚科就診進行詳細檢查,明確是皮炎還是皮肌炎,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