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脫性角質松解症是一種發生於掌跖(手掌或足底)部位淺表角質層的剝脫性皮膚病。以下是對其詳細定義: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又稱為層板狀出汗不良、家族性連續性皮膦剝脫,其典型症狀為掌跖部無水皰性點片狀表淺角質剝脫。皮損初起為針頭大的白點,然後逐漸擴展、剝脫,形成領圈樣的脫屑。患者通常無明顯瘙癢、疼痛等自覺症狀,但脫屑現象會影響美觀。該病症好發於春夏之交,往往在春末夏初時發病,持續兩三個星期後通常會自行好轉、消退,然而也容易復發。
關於剝脫性角質松解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由於發汗不良所導致的角質剝脫;也有人認為,它是濕疹的一種亞型。此外,還有研究認為本病與遺傳因素、化學因素、環境因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季節性的氣溫變化、使用洗衣粉、肥皂、洗潔精等多種洗化產品,以及維生素缺乏等有關。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並無確切證據表明本病與病原體感染有關,因此剝脫性角質松解症不會傳染給他人。
由於剝脫性角質松解症具有自限性,即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自行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然而,如果病情較嚴重,如脫屑現象持續不減或伴有手指皸裂、疼痛等症狀,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的皮膚科診治。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避免手足接觸刺激性物質,並多飲水,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盡可能地促進疾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