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ST段是心電圖上QRS波終點至T波開始前的一段水平線,它反映了心室去極化終末至復極開始之間的無電位變化時段。ST段的改變往往提示心肌缺血的可能,這種改變可以由多種疾病導致,其中最常見的是冠心病。
在正常情況下,ST段應接近於等電位線,向下偏移不應超過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體導聯不超過0.1毫伏。任何超出這個範圍的變化都被視為異常心電圖。ST段的異常改變可能表現為抬高或壓低,這些改變通常與心肌細胞受損有關,可能涉及的疾病包括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梗死、心臟的瓣膜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ST段的改變並不總是意味著存在嚴重的心臟問題。有時,生理性因素如交感神經興奮、情緒激動、緊張、恐懼、劇烈運動等也可能導致ST段的波動,但這些情況下通常沒有臨床意義,不需要治療。然而,如果ST段的改變持續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狀,如胸痛、胸悶等,則應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對於ST段異常的患者,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以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性判斷。如果確診為冠心病等心臟疾病,可能需要採取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等措施來改善病情。同時,患者也應注意調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以減輕心臟負擔並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