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紅蛋白偏高,醫學上稱為血紅蛋白增多症,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其原因有生理性增多、紅細胞生成素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危害有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堵塞風險、高血壓加重等。
一、原因
1.生理性增多: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群,由於空氣中氧氣含量相對較低,人體為了適應這種低氧環境,會通過腎臟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增多,刺激骨髓造血乾細胞生成更多的紅細胞,從而使血紅蛋白含量增加。
2.紅細胞生成素增多:一些疾病會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異常增多,進而引起血紅蛋白升高。例如,腎細胞癌患者,腫瘤細胞可以自主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產生大量紅細胞,使血紅蛋白升高。此外,在多囊腎、腎動脈狹窄等腎臟疾病中,由於腎臟組織缺氧,也會促使腎臟分泌更多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導致血紅蛋白增多。
3.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骨髓增殖性腫瘤,患者骨髓中的造血乾細胞異常增殖,不受正常的調節機制控制,導致紅細胞大量生成,血紅蛋白顯著升高。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與基因突變有關,患者除了血紅蛋白升高外,還可能伴有白細胞和血小板增多,以及脾腫大等症狀。
二、危害
1.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後,血流速度會減慢,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增加心臟的負擔。因為心臟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才能推動黏稠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動。
2.血管堵塞風險:由於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流速度減慢,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大。血栓一旦形成,如果脫落進入腦血管,可能會引起腦梗死;進入冠狀動脈,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在周圍血管,還可能引起肢體的缺血性壞死等嚴重後果。
3.高血壓加重:血紅蛋白增多會使血液的黏稠度升高,從而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血壓升高,對於本身就患有高血壓的患者來說,會加重病情。
一旦發現血紅蛋白偏高,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加強護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