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34℃-35℃是低於正常範圍的,這種情況被稱為低體溫症(Hypothermia)。正常成人的體溫通常在36.1℃至37.2℃之間。當體溫下降到35℃以下時,身體會開始出現一系列問題,因為低溫會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
首先,低體溫會導致血管收縮,這會減少血液流向皮膚和四肢的量,以保持核心體溫。然而,這也意味著身體其他部分,尤其是遠離心臟的部位,可能會因為血流減少而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
其次,低體溫還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心臟是一個肌肉泵,需要一定的溫度來正常工作。當體溫過低時,心臟的電生理性質會改變,可能導致心律失常,嚴重時甚至可能停止跳動。
此外,低體溫還會影響大腦的功能。大腦對溫度非常敏感,低溫會導致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影響思維和反應能力。在極端情況下,低體溫可能導致意識喪失或昏迷。
最後,低體溫還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免疫系統需要一定的體溫來有效地對抗病原體。當體溫過低時,免疫系統的效率會降低,使身體更容易受到感染。
因此,如果體溫持續在34℃-35℃,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醫生可能會使用加熱毯、溫暖的液體或其他方法來提高體溫,並尋找導致低體溫的原因,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酒精中毒等。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藥物來治療導致低體溫的疾病。例如,如果是由於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的低體溫,醫生可能會開具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甲狀腺片(Thyroid Tablets)等藥物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