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也稱為腸阿米巴病,是由致病性溶組織阿米巴原蟲侵入結腸壁後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主要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和排暗紅色果醬樣大便。病變多見於回盲部結腸,容易復發並轉變為慢性。原蟲還可以通過血流、淋巴系統或直接遷移到肝臟、肺、腦等器官,引起腸外阿米巴病,尤其是阿米巴肝膿腫較為常見。
阿米巴痢疾的治療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在某些情況下的外科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組織內殺阿米巴藥物,如甲硝唑(首選),療程7~10天。其他藥物包括替硝唑、奧硝唑、塞克硝唑等。在嚴重情況下,如併發腸出血、腸穿孔或肝膿腫,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預防阿米巴痢疾的關鍵在於改善衛生條件,保護水源和農作物不受污染,加強糞便管理,消滅蒼蠅和蟑螂,避免飲用生水,以及飯前便後洗手。對於疑似患者應及時診治,規範治療,以避免人群間的傳播。
需要注意的是,阿米巴痢疾的治療和預防應遵循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和指導。如果您或他人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