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耳石症這個名字,有很多人都會以為是耳朵裡面長石頭,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耳石症又被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中老年人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疾病,比較發病比較突然,且容易復發。因此我們一定但瞭解到病發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去探討一下引起耳石症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來說,耳石症是由於內耳橢圓囊上碳酸鈣結晶與耳石顆粒脫落下來後,進入到了內耳的半規管內所導致的。當我們的頭部快速的變動時耳石顆粒脫落進了入半規管並與半規管內的淋巴液產生位移,因此刺激了前庭神經末梢感受器,然後患者就會突然出現劇烈的眩暈感。當眩暈出現後,前庭內臟神經還會反射出現惡心想吐,出汗等症狀。
除此之外,導致耳石脫落的原因還有衰老退化,內耳供血不足,迷路震蕩,中耳炎和前庭動脈前支阻塞等,這些症狀都能引起橢圓囊的囊斑發生蛻變。一般在內耳負責平衡的半規管與橢圓囊相通,而半規管的作用是感受旋轉角加速度。因此當耳石脫落以後,就會掉到半規管以及嵌頓在半規管膨大端的壺腹嵴上,患者這時如果坐起或躺下以及頭位改變的時候,淋巴液的流動就會隨著耳石的移動從而刺激到壺腹嵴,最終就會出現非常強烈的眩暈感。
綜上所述,引起耳石症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在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耳朵,一旦發現自己有耳石症的症狀,要及時治療。對於已經患上了耳石症的患者來說,也不要太過擔心,及時的用手法復位就不會再出現眩暈的感覺。再加上平日多注意護理,病情很快就會得到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