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想必大家對於「中耳炎」一詞並不陌生,尤其在兒童中常見。中耳炎的臨床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聽力下降等。嚴重者可引發顱內併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所以對於中耳炎,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早治療。那中耳炎到底是如何引起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甚麼會導致中耳炎,大家知道了原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工作。
1.中耳炎常由致病菌感染引起,常見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機體感冒時,鼻咽部受感染,因而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官腔粘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從而導致中耳炎。
2.在大家日常生活中,如游泳、嬰幼兒吃奶等情況,也會導致中耳炎的發生。游泳時,水會通過鼻咽部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嬰幼兒吃奶時,奶汁可經鼻咽管嗆入中耳引發中耳炎。日常的感冒,如果帶有病毒或細菌的鼻涕向鼻後孔擠出,到達咽鼓管,也會導致中耳炎。
3.吸煙對於人體的危害有許多,如會引發支氣管炎症、肺部疾病的發生,其實,吸煙也會增加中耳炎的發病率。煙草中的尼古丁進入血液,會使小血管痙攣,血液粘度增加,給內耳供應血液的微動脈發生硬化,造成內耳工學不足,造成中耳炎,影響聽力。
4.耳朵如果長時間受大分貝的刺激,如搖滾類音樂等,也會誘發慢性中耳炎。
在醫學上,將中耳炎分為急性中耳炎與慢性中耳炎。對於慢性中耳炎,現在醫學手段無法根治,急性中耳炎及時就醫治療,是可以痊癒並不再復發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避免中耳炎的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