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躁症是指躁狂發作,一般表現為情緒易激動、精力充沛、思維奔逸、意志行為增強、誇大觀念及誇大妄想等行為。出現相關症狀時,及時就醫,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心理治療、支持性治療、藥物治療、維護治療等治療方法,予以改善。
一、表現
1.情緒易激動:躁狂發作時,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水平升高,導致情緒易激動。患者情緒波動劇烈,容易生氣、焦慮或興奮,對外界刺激反應過度。
2.精力充沛:由於神經遞質的變化導致患者精力充沛,感到不需要睡眠或睡眠時間減少。患者可能感到精力充沛,行動迅速,活動和工作量增加,無法靜下心來。
3.思維奔逸:當躁狂發作時,大腦中的多巴胺增加導致思維跳躍和聯想增強。患者思維速度加快,思維內容豐富而紊亂,難以集中注意力,言語數量增多,話題跳躍不連貫。
4.意志行為增強:在躁狂發作時,大腦中的衝動控制受損,使得患者容易產生意志行為增強和衝動行為。患者可能表現出衝動的行為,如高風險投資、大規模購物、性衝動等,缺乏對行為後果的正常認識。
5.誇大觀念和誇大妄想:如果出現躁狂發作,患者可能出現誇大觀念和誇大妄想,即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具體表現為患者自信心過高,可能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妄想,認為自己具有超人的才能或特殊的地位。
二、治療方法
1.生活方式調整:生活方式調整可以幫助患者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提高睡眠質量,減輕壓力和焦慮。定期規律的運動、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刺激的環境和情緒管理等生活方式調整有助於穩定情緒,減少躁狂發作的發生。
2.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波動和行為變化,並提供應對策略,增強情緒調節和問題解決能力。如認知行為療法和插圖治療等心理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瞭解並改變消極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並減少躁狂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3.支持性治療:支持性治療是通過與患者建立信任和支持關係,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幫助患者應對情緒困擾和生活問題。支持性治療可以減輕患者的孤獨感和焦慮,增加社會支持,改善生活質量。
4.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躁狂發作的主要治療方式,遵醫囑使用卡馬西平片、碳酸鋰片等藥物,可以調節大腦中的神經遞質水平,減輕躁狂發作症狀。藥物治療可以穩定患者的情緒,減輕精神症狀,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功能。
5.維護治療:維護治療是指在躁狂發作緩解後,繼續進行的治療,旨在預防復發和穩定情緒。維護治療通常包括持續使用藥物、定期隨訪和心理支持,可以幫助患者保持穩定的情緒狀態,減少躁狂發作的風險。
日常應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鬆訓練等,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和焦慮。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規劃每天的工作和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和工作壓力過大,有助於降低疾病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