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皮類藥材一般有桂皮、土荊皮、當歸、五加皮、川芎等,鑒別要點一般是形狀、表面、折斷面、氣味、顯微特徵等,如果患者使用後出現異常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一、皮類藥材
1.桂皮:是指桂樹的樹皮,一般在秋季採摘,曬乾後使用,味辛、甘、溫,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2.土荊皮:為松科植物金錢松的乾燥根皮或近根樹皮,具有祛風除濕、止癢、殺菌的功效。
3.當歸:指當歸屬植物的根和根莖,味甘、辛、溫,具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4.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細柱的乾燥根皮,具有祛風濕、強筋骨、利尿的功效。
5.川芎:是指川芎屬植物的根莖,川芎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二、鑒別要點
1.形狀:如枝皮則呈細條狀或卷筒狀,粗大樹皮上剝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長條形或板片形,根皮多數呈短片狀或筒狀。
2.表面:如外表面和內表面的顏色、質地、光澤等。
3.折斷面:觀察藥材橫向折斷面的特徵,如平坦狀、顆粒狀、纖維狀、層狀等,有助於鑒別藥材的種類和品質。
4.氣味:聞藥材的氣味,不同種類的皮類藥材具有不同的氣味,是鑒別的重要依據之一。
5.顯微特徵:通過顯微鏡觀察藥材的組織構造、細胞形態、結晶等特徵,有助於鑒別藥材的種類和品質。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皮類藥材時應格外注意,遵醫囑謹慎使用,根據具體病情和醫生的建議,合理確定皮類藥材的用量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