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D通常指的是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患者貧血加重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不足、藥物副作用、代謝紊亂、炎症反應、高血壓等,需要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1.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不足: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由於腎臟功能受到了損傷,可能會影響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分泌,容易導致外周血液循環不暢。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β注射液,能夠促進紅細胞生成素的分泌。
2.藥物副作用:腎臟功能受到損傷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但是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影響血液的循環,也有可能會引發貧血,需要定期到醫院就診,明確用藥後的身體變化情況,如果出現了明顯的不適症狀,需要及時更換藥物。
3.代謝紊亂:慢性腎臟病患者可能會影響正常的代謝,如果出現了代謝紊亂的情況,可能會導致貧血加重,也有可能會出現渾身無力的症狀。可以通過按摩、推拿的方式進行治療,能夠刺激局部的穴位,促進血液的循環。
4.炎症反應:腎臟部位受到病原體的入侵之後,容易引發一系列炎症,可能會導致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受到損傷,進而引起貧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阿莫西林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起到消炎殺菌的效果。
5.高血壓:如果腎臟功能受損的症狀比較嚴重,可能會影響血壓的穩定性,還有可能會出現蛋白尿、肢體水腫的症狀,甚至會誘發貧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硝苯地平緩釋片、卡托普利片、馬來酸依那普利片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起到降血壓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定期到醫院復查,根據身體的變化情況,調整治療措施,以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