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連續吞咽口水與咽部構造和吞咽功能有關,屬於正常生理表現。
人體氣管和食管共同開口於咽喉腔內,口腔、鼻腔、喉腔以及食管相互連接。在進食的過程中,口腔會通過舌頭滾動、肌肉活動將食物推進咽部。此過程中,機體為避免食物進入呼吸道、引發嗆咳或堵塞氣管,喉軟骨和周圍軟組織會封閉氣管上口。同時,也會反射性地使軟齶上升、咽後壁組織向前突出封閉,避免食物進入鼻腔,使得呼吸暫時停止,食物順利隨著食管進入胃內。在完成吞咽動作之後,喉軟骨和周圍組織也會封閉食管上口,利於空氣進入和體內廢氣排出。
負責調節吞咽活動的神經為中樞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完成整個吞咽過程需要時間,且中樞神經會進行自我調節。而且,唾液腺分泌唾液的能力有限,在一次吞咽口水後,口腔分泌物就會減少,所以人不能連續吞咽口水。即便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反復吞咽口水,也容易造成胸悶氣短、眼部不適感、咳嗽等不適體徵。
需強調的是,如果在吞咽口水時有明顯咽喉疼痛感,且伴隨咽乾咽痛、吞咽困難等症狀,可能與呼吸道疾病有關。比如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等,都會有類似症狀。建議先就醫檢查,明確病因後對症治療。日常生活中應做好個人護理、戒煙戒酒、保持清淡規律飲食習慣。